中国生物药陷入囚徒困境:原创新药几无投资,跟创新药靶点、资金扎堆
医健趋势 2021-06-10
目前,我国生物制药行业抗肿瘤仿制药和真正的原创新药(First-in-class)都进入了囚徒困境,区别只是不同的囚室而已。

01 仿制药的囚徒困境:同质化严重、投资项目和金额太多
仿制药是国外专利过期的药,在我国是新药,从根本上来说应该是“微创新”。长久以来,很多人都感觉到我国生物制药行业众多项目靶点太集中,表面看起来百花齐放,IPO热潮一波又一波。市场加资本力量的加持,药企烧钱抢占坑位,再加上港交所和科创板允许尚无产品盈利企业上市的政策助推,在繁荣乐观景象之下已经潜伏了巨大的危机:投资泡沫的破裂随时都会出现。
据公开数据显示,2020上半年国内共有484项PD-1新药临床试验初次公示。此外,还有50多款PD-1处于待上市阶段。
恒瑞医药董事长周云曙在一次会议上说:“现在整个PD-1都是囚徒困境。这不是恒瑞的问题,而是PD-1太多了。恒瑞唯一的优势仅仅是适应证,而这种优势稍纵即逝。恒瑞今天的价格就是其他药企未来PD-1的天花板。与其关注恒瑞,不如关注整个行业赛道的丰富度。”
2020年12月28日,医保谈判结果是国产三家企业(君实、恒瑞、百济神州)的PD-1单抗大幅降价进入医保目录,基本是国产PD-1的定价上限,也无限接近下限。这对那些产品尚在研发途中的科技型初创企业,产品如果没有明显优于同靶点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临床价值、更好的解决患者需求,就会失去存活的机会。
更为严重的是,PD-1/PD-L1药物扎堆也不过是国内药企研发同质化的一个缩影,其结果是企业反噬,有限的临床资源被浪费在大量重复的研发项目。
资本盲目投入导致泡沫,不仅大量浪费资金,同时掩盖了好项目,真正具有价值的原创药物研目成为进入了另外囚室的囚徒。
02 First-in-class原创新药项目的囚徒困境:几无投资
按理来说,从0到1的原始创新受到各种政策和媒体的鼓励,应该是很容易得到投资人的热捧和各级政府园区的欢迎,但实际上不是这样,至今为止,笔者所感觉到真正从0到1的原创药项目实际上是受到投资人、地方园区的冷落的,好多原创项目处于另外一种囚徒困境:几乎没有投资。
这个看起来非常矛盾。一方面很多研究文章都在不停反思我国生物制药行业存在的问题就是同靶点项目扎堆,同质化严重。但是如果你做原创生物药的研发,每次参加路演的时候,台下坐在第一排位置的专家总是要问:你临床做到第几期了。明摆着这是美国、欧洲和日本没有,0到1的原创生物药,或者只是同期竞争,如果不是早期的研究,已经到临床几期,如何还用路演争取资金支持?即便已经进展很深入的药物开发,只要是美国没有同样的研究,往往也得不到评审专家的肯定。得到投资自然想都不要想。
原创生物药根本得不到投资人的青睐,真是处于囚徒困境之中。